欢迎来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德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时间:
设为首页 收藏网站
信息公开

服用中药注意事项!

作者:佚名 点击量:2771 更新时间:2019-01-15

一场流感,让恐慌的大众大肆抢购某些西药,寄希望这种治疗和预防流感的“神药”能够让自己和家人远离流感,然而其真正起到多少作用,却没有人进行验证过。在这期间,一些针对不同人群的中药方剂防治流感的疗效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尽管我国传统的中医药特点与目前追求快捷,方便,舒适现代化社会不太一致,但不妨碍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中医药的信赖。但是,中药同西药一样,要想发挥最大的疗效,除了正确的辩证施治后,一些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也不可不知。

一、煎药

中药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在煎煮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煎锅的选择

煎锅可用砂锅、陶器、不锈钢锅、搪瓷等器皿,不宜选用铁锅和铝锅

【明代李时珍说:“煎药忌用铜铁器,宜银器瓦罐”。因为铁易与中药中所含鞣质或甙类成分起反应,易被酸碱腐蚀、氧化,从而改变药液质量,影响治疗效果。一般推荐陶器煎药,因陶器与药物所含成分不发生化学反应,加上砂锅传热均匀,缓和,价格低廉,易于保暖,被人们广泛使用,所以认为砂锅是首选的煎药器具。】

(二)冷水浸泡

中药煎煮前须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或自来水,水量一般须浸没药物或高出药物2 --3厘米【中药饮片在调配前都经过了炮制,一般不需要清洗,如果有些饮片确实很脏,只能快速漂洗一下,严禁浸泡冲洗,以防有效成分流失。水量一般须浸没药物或高出药物2 --3 厘米,使水分渗入药材组织组织内部,使其膨胀,形成良好的溶出环境。浸泡时间,根据药材性质而定。一般对花、茎、全草类药材为主的可浸泡20 --30 分钟。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等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分钟。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变。冬天气温低,浸泡时间要延长一些,以药材浸透为准。忌用沸水浸泡,因为中药含有蛋白质,受热使其凝固,外层形成紧密的胞膜,阻碍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

(三)煎煮火候和时间

武火煮沸,文火煎药,根据不同药物的性质、质地来决定煎药时间【古代医学文献对煎药火候早有记载。《本草纲木》云:“先武后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火候的控制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质地和病情而定。未沸之前宜用较强的火力,习称武火,沸后宜用较弱的火力,习称文火,以保持微沸状态,即可减少水分的蒸发,防止煎干、焦糊,又有利于药材中成分的煎出。

通常发散药及其他芳香类药物都因避免久煎,应用“武火”迅速煮沸几分钟后,改用“文火”10-20min即可。而补益滋腻药物煎熬30--35min; 其他如贝壳、化石及多数矿物药入汤更宜久煮。特殊药物如乌头、附片等宜久煮,一般煎煮30分钟以上,以降低毒副作用。在一个处方中如果各个药物的性质和质地有显著差别,就应当分别先后秩序进行煎煮。一些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西红花等,为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及减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引起的损失,需在另器煎出取汁,然后将前后不同煎煮的药液混匀分服。】

(四)煎煮药量

一般一剂中药可煎2 --3 次,量约500 毫升至600 毫升【这是由方剂的药物成分及其治疗作用所决定。第一次煎出的药效成分最好,第二次煎出的次之,第三次煎出的成分较少,因此第一次浸泡药物水分应较第二、三次多,煎熬时间较第二、三次稍长,使第一次煎出的药量最多。一剂中药煎熬完毕,将三次所煎药液混匀,按要求分次服用,以保证汤液含量均匀,药效平衡。】

(五)中药特殊的煎煮方法

为了提高汤剂的煎出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损失和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坏,确保疗效,有些药物在煎煮时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主要有1)先煎。有些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石、贝壳、动物甲角类和有毒饮片可先煎30-60min,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和降低毒性,如自然铜、生牡蛎、制川乌等,2)后下。一些质地松泡,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在其他药煎好前5-10 min入煎,以免有效成分散失如砂仁、麝香、香薰等。3)包煎。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在煎煮过程中易粘糊,含绒毛的饮片脱落的绒毛混入药液后刺激咽喉,花粉等微小饮片总表面积大、疏水性强,漂浮水面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这些情况应将药物用纱布包裹后与群药同煎。如车前子、旋复花、蒲黄等。4)另煎。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煎2-3h。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服,如西洋参、羚羊角、鹿茸等。5)烊化。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独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物加热溶化也可以放入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等。6)一些用量少、贵重的中药为避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而影响药效应研成粉末或制成散剂用药液冲服如三七、摩香等。】

二、服药方法

(一)服药时间

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滋补药宜饭前服,以利于药物的吸收。解表药煎后应趁热服,覆盖衣被,促使汗解。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应在饭后立即服下,以减轻对胃肠的刺激。驱虫、攻下药应空腹服使药力集中,见效迅速。安神药应在临睡前服用,增加镇静安神作用。治疟药在疟疾发作前2--3h服达到截疟目的。慢性病须定时定量使药力恒定持续。特殊方剂要遵医嘱服用。无论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约有间隔,宜在吃饭前后1--2小时左右,以免影响疗效。

(二)服药次数

中药汤剂一般1天1剂,常服用2-3次,即将2次或者3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分2-3次温服,病急重可服多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于控制病势。

(三)服药温度

温服:一般药物均可温服,达到和胃益脾,减少胃肠刺激。但发散风寒药最好是热服,而像玉女煎,蚕矢汤等需要冷服。

三、饮食及合用其他药物

(一)食忌

服用中药期间的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民间通常所说的“忌口”。有些药物在使用时必须在饮食上加以注意, 才能提高疗效, 降低副作用。服药时宜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消化负担,影响病人康复。热性疾病禁用或少食酒类、辛辣味、鱼类、肉类等食物。此类食物厚腻,易生热生痰,助长病邪加重病情。服解表、透疹药时应少食具收敛作用的生冷及酸味食物。服温补药时应少饮茶少食萝卜因为茶叶、萝卜的凉性及下气作用能降低药物补脾胃的功效。

(二)与西药联合应用

一些患者在服用中药的同时,也服用一些西药。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复杂,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或者存在配伍禁忌,尚需进一步研究。但目前对于已经明确有相互作用的我们应该避免联合使用。如含钙的石膏、海螵蛸、石决明、龙骨、龙齿、蛤壳、牡蛎、瓦楞子、含铝的明矾,含铁的白然铜,含铁、镁、铝的磁石、代赭石等组成的制剂,与四环素类、异烟肼、利福平合用,中药所含金属离子与上述西药生成难溶性化合物而影响吸收。而山楂、五味子、乌梅、枸杞、酸枣仁等不宜与抗酸药及治溃药碳酸氢钠、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秘合用,因酸碱中和从而降低疗效。

因此,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要依据疾病的特点,药物的特性,做到正确的煎煮方法,在合适的时间服用合适的剂量,同时也要遵从服用中药的一些饮食禁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中药最大的疗效,有助于疾病尽快痊愈。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

设为首页 收藏网站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