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点击量:98 更新时间:2025-04-27
当学术探索与临床实践深度交融,一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创新发展图景徐徐展开。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总院”)全托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德阳医院正以开放姿态拥抱高校智慧,在川西平原书写中医药守正创新的时代答卷。
一场跨越地域的学术奔赴
4月24日清晨,一辆载有成都中医药大学侨联/台联专家团队的大巴驶入德阳医院。这支汇聚中医药领域顶尖学者的队伍,带着国际前沿视野与科研攻关经验,为这座建设中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注入"大学基因"。
"高频次举办这类高规格学术活动已成为发展常态。"副院长安雪梅说道。作为成德眉资同城化战略的医疗新引擎,德阳医院自2023年启动建设以来,已迎来80余位总院专家长期驻守。而此次学术联动,标志着"校院融合"进入深水区。
四重奏:从临床到科研的思维跃迁
在十楼学术厅,200余名医务人员见证了这场思维风暴。四位专家以差异化视角,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多维解方。
侨联主席陈骥教授以《中医药国际化的破局之道》开篇,通过分析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的运作模式,提出"用现代医学语言重构中医理论体系"的路径。"当我们在非洲用艾灸治疗疟疾获得循证依据时,传统疗法就拥有了国际对话的底气。"案例引发台下青年医师热议。
深耕科研管理的鲁军秘书长则揭开《中医药SCI论文突围术》,以审稿人视角拆解论文被拒的十大陷阱。"不要做数据的搬运工,而要成为临床问题的解谜者。"这句忠告被参会者反复标注。统计显示,德阳医院近年各级课题申报量增长100%以上,此类实战指导恰逢其时。
分子影像专家方玉宇教授带来的多模态探针技术,让影像科主任眼前一亮:"这项技术对肿瘤早期辨证分型具有突破意义,建议纳入我院重点专科建设规划。"而曾进浩教授关于叶酸调控脾胃微环境的机制研究,则为消化科提供了"病证结合"研究范本。
深度共建重塑医疗版图
“总院专家不是过客,而是共建者。”安雪梅着重强调。通过总院学科带头人统筹管理、师承制人才培养等机制,深度协同效应正重构区域医疗生态。数据显示,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持续攀升,转诊率同比下降显著。“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医疗平移,更要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试验田。”
从“输血”到“造血”,德阳医院的进阶之路折射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时代命题。当总院的银杏叶飘向德阳,带来的不仅是人才与技术的流动,更是一种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发展哲学。在这片土地上,一场关于中医药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正渐次展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