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点击量:7233 更新时间:2024-07-23
世界肝炎日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定的八个针对特定疾病的官方世界卫生日之一。为纪念乙肝病毒的发现者及第一个乙肝疫苗的发明者巴鲁克·布隆伯格,世界卫生组织从2011年开始将每年的世界肝炎日变更为7月28日。2024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
一、 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由于引发肝炎的病因不同,虽然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但是在病原学、血清学、损伤机制、临床经过及预后、肝外损害、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往往有明显的不同。其中,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类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病毒性肝炎每年导致130万死亡。
二、 肝炎有哪些症状呢?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乏力,部分患者可有黄疸发热,有些可表现为急性肝衰竭,失去生命;有些可慢性化,继而发生肝硬化,甚至进展为肝癌。
三、 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有哪些?
1.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
2.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例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如文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3.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四、 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
1、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
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2、乙肝母婴阻断措施可有效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高乙肝病毒载量孕妇,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首针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按照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后续剂次接种。
3、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和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改善供水条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4、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丙肝。
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但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
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5、日常工作、生活接触不传播乙肝和丙肝。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
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社区,都应提高对肝炎的认识,积极行动起来,促进早预防、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肝脏健康,携手共建无肝炎的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